種現象:豬腹瀉死了一大片,有人還在采用拼命消毒的辦法;
種現象:豬場呼吸道病很嚴重了,場長拿著樣品化驗,場里的人等化驗結果,結果病沒搞清楚,死了很多,既使化驗診斷正確,因病情加重治療效果也不理想。
第三種現象:測體溫后,發現高燒,馬上注射退燒藥,但幾天后,病情仍在反復,到底是什么病還是不清楚。
標是表面現象,本是病的根源;人人都知道標本兼治,但往往做不到;我們今天提到這個問題,我認為先治標還是先治本,要看哪個更重要。
腹瀉時,表面現象是腹瀉,死亡的根源是脫水,引起病的根源可能是細菌或病毒;那該先治標還是先治本呢?許多人往往是先使用抗生素,但效果不理想會引起部分豬死亡;
而呼吸道病,表面現象是咳嗽喘氣,死亡的根源是氧氣不足時的心力衰竭,引起病的根源可能是細菌或病毒;如果先治細菌或病毒,也會有部分豬因呼吸困難而死亡。
高燒是許多病的表面現象,但如果直接使用退燒藥,往往支掩蓋病情,不利徹底治愈。
針對這個問題,我的觀點是先保命,后去根,保留表象,以便于觀察了解病情。這種思路在許多豬場采用效果都不錯。比如,腹瀉時,先考慮補液;呼吸道病時,先考慮改善空氣質量,必要時輸氧氣(非典經驗值得借鑒);水腫病時,先消除水腫。
如果豬快死了,還在考慮是什么病菌,用什么抗生素,那豬死光了也不會明白到底是什么病。
用藥不看說明:
2002年,一個獸醫給懷孕母豬使用地塞米松,天母豬流產;2004年,一個獸醫給豬輸液時使用氨茶堿,豬在輸液過程中高度興奮,從豬欄跳出來,跑到院子后很快死亡;2003年,一個豬場在預防血痢時,計算錯誤,卡巴氧的劑量加大了十倍,造成大部分中毒,產期推遲,死胎增加;這些都是用藥時不看說明的緣故。所以使用藥物時,除非是非常了解的藥物,其余的都要先看說明,然后使用;既使藥品名相同,廠家不同時,也要先看一下說明,因不同廠家的藥物里面添加的其它成分是不同的。